脊髓损伤后很多伤友生活不能自理,稍不小心还会发生各种并发症。根据损伤的程度,定时定量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的功能训练是关键。主动或被动的功能训练,不仅减少并发症,且有利于机体的代谢功能,改善血液循环,加快身体损伤功能的代偿与重建。
脊髓损伤后的三个时期
一般将脊柱骨折或者脱位治疗的卧床期称为急性期;椎体骨折部位经治疗已经稳定,允许坐起,称为离床期;出院后开始居家复健,逐步适应生活,是准备回归社会期。功能训练应尽早开始,从卧床期就要开始,下面和伤友们分别了解一下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。
关节活动度的训练
急性期:急性期以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为目标,此时瘫痪为弛缓性,故暴力操作易引起软组织损伤,有可能形成异位骨化。活动关节要缓慢,预防关节僵硬、肌肉萎缩,保持关节活动度,在家人和医生指导下定时翻身、拍背,防止压疮、肺部及泌尿系统的并发症。离床期:急性期时功能锻炼是被动进行的,而离床期则需要伤友自己逐步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目的在于动作训练能够顺利地进行,如有关节挛缩阻碍训练,则需要家人帮助。回归社会期:伤友已出院居家复健,关节训练要自己去完成,如有必要也可在家人帮助下进行关节活动的功能训练。
增强肌力的训练
肌力功能锻炼也要尽早进行,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训练方法。急性期:此时的训练在于预防卧床期间产生的肌力下降。训练时以不引起疼痛为准。离床期:离床期要积极进行肌力强化训练,伤友要想达到用上肢支撑体重,需要有足够的肌力来达到肩及肘关节的稳定,有助于以后的自理。胸腰段伤友用哑铃等逐渐增强训练,颈髓损伤者用重锤、滑轮、橡皮带,或康复师的徒手阻力法训练。在轮椅上反复进行坐位训练、撑起训练以达到肌力的增强。回归社会准备期:这个时期伤友基本动作已能自理,乘坐轮椅的时间增长,训练内容可以日益多样化,参加各种运动提高肌力及耐力。
利用辅具功能训练
不管是肌力还是关节的功能训练,都离不开辅具,尤其是站立和行走训练中辅具的作用尤为突出。功能训练中不同损伤部位对辅具的需求有什么不同?颈椎损伤:颈椎损伤伤友早期活动时可佩戴颈托,有需要的可配制手功能位矫形器、踝足矫形器等。多数颈椎伤友需要进食、穿衣、打电话、书写等自助辅具。根据功能恢复情况选配高靠背轮椅或手动轮椅,颈锥高位损伤可选配代步车。关节和肌力功能训练、站立训练可使用希望之星高位损伤版,全自动站立,安全、便捷。
胸1到4脊髓损伤:常规需要配备普通手动轮椅、坐便器、洗澡椅、拾物器,符合条件伤友可配备髋、膝、踝、足矫形器。这个部位伤友手功能没有缺失,进行功能训练时辅具的选择更加宽泛。希望之星手动版手动站立和蹲起,对肌肉和关节的功能训练价值更大,短暂适应之后,这个段位损伤的伤友使用没有问题。
恢复状况好的伤友可以用助行架、拐杖等进行步行训练。胸5到腰2脊髓损伤:常规配备普通轮椅、坐便器、洗澡椅,可根据情况选用。胸5-腰2的伤友站立、蹲起训练使用邦邦车可以说是毫无压力。恢复较好的伤友可通过步行器、拐杖等进行功能性步行训练。腰3及以下脊髓损伤:此段位损伤的伤友相对是比较幸运的,大多数用助行器、四脚拐或手杖等可独立步行,少部分仍需要轮椅、坐便器、洗澡椅。
功能锻炼应由易到难,循序渐进,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。邦邦机器人在此提醒伤友莫要锻炼不当或锻炼过度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