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国宝书法品评文心者文新
2014-09-15 15:30  来源:未知 作者:云龙
1
听新闻
        长久以来,关于书法艺术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:书法即为文字的艺术,而文字又是文明的见证,所以书法要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具备一种诠释文明的责任,也就是说书法首先要为文化之精髓,而后才是表现之艺术。
 
       所以我认为但凡乏于文化之涵者皆做不得所谓真正的“书法”——帖摹得再极致,古笔仿得再惟妙,这仍属于基本功的范畴,即便再夯实下去没有自我之造也是会止步“效法”而非“书法”——不能得其精髓。而真正的书法在要在讲求艺术境界之前,对所书写的文字本身,有属于自己文化境界认知与理解,否则字不为字,法不成法,又谈何“书法”呢?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吴国宝近照及书法作品
       这就是为什么古往大书家,多是集诗、书、画之大成者,因为只求画技熟练画匠亦可取,但求书法奥义时,非文人学者不可得——书法可能是诸多传统艺术中,最体现也要求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了。
在体会了字本身的文化精义之后,要讲求的是“艺”的沉淀与造就。但凡习字者都会被师授“师承有道,传承有序”“先有法而后有章”,所以基本功是首先要具备的,且一般都是长期而枯燥,所以但凡真正的书者,没有几番以“十年”为计的基本功夫,就莫要谈通得书法之艺了。所以无论“欧、颜、柳、赵”也好,“苏、黄、米、蔡”也罢,唯有久浸书帖之浩瀚,追古人之笔触,功夫夯实者,才算得上是掌书法艺法的“艺者”了。
而当下书坛的某些“书法家”,似乎就有着平地拔楼、无中生有的不俗功夫,毙古存今,由无形中自造有形,只能说其实在“天赋异禀”,可以不需任何基本功就能步入书坛,各间“大成”者甚至开造前无古人之书笔、书字甚至书体。莫说“艺”,但就是书“技”,也只能归为杂耍的范畴。
         更有甚者,书不成书,勾字画字。近现代大师以黄宾虹为代表以书画笔意入画,开创山水画坛锦绣家。而画意入书古来也不乏尝试者,但最终大都演为书意。而当今很多尝试者以画勾字,以画代字,无章无法,似画非画,只能说是哗众取宠,博人眼球之低劣做作,和书画艺术本身,已然毫无关联了。
        文化内涵加之夯实基础,是真正的艺者而非打诨杂耍的混家,到此,才算得是是一位真正的书者了,而继续要以“家”者度身,则要在书者的基础上,鲜有一些偶得机缘与灵光者,自身又有造化神秀之能,方可得以最终自成一体、独领一派。
        但凡一家一派确实都有不同以往,不似古人的风范,但此“不同”却是在大量古风遗韵的基础上的造就,是巨匠肩头的成功,而非今天很多“书法家”一味脱离传统甚至摒弃书法的本质,主观臆造,以求达到所谓“自成一家”的不同效果,如若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书法,莫说略通门路者,就是随便一个识字的国人,胡乱用毛笔勾个大概齐是字的结构,也能算是自成一家的书法作品了。所以任何书家的自我风格与笔意的形成,能否真正具备大成之象,其关键还是要看其对以往书法艺术的“占有”程度,也就是根植于书法传统与本质,所汲取的养分多少。
        所以所谓“书法”,先是文化内涵之高超者,又是有着夯实基本功夫艺者,再是有创造之才的灵光者,其精彩绝伦之造就,才配得上“书法”二字之精义。
        这就是我在观看吴国宝书法时,映入脑海的思绪。
         尽管国宝兄是我博士三载的同袍,但话到此时,我已不想再多评论吴国宝书法的艺术风格、形式、特点、风貌等等了,就只谈一点:观吴国宝书法,其深植于由古至今书法传统的精神于面貌,直入人心。我不能说吴国宝书法现已大成抑或必将大成,但是这种对书法艺术传统与本质的执着与传承,的确在当今书坛一片浮躁之气中,更有独树一帜的机会。因为与国宝同窗相处,得其文化内涵,观其现场笔书,得其夯实基功,品其精品创作,得其创造之才,重要的是其选择的这条漫长和艰辛,却扎实与正确的汲古之路,虽不易,却大有可为。
        这也便是我对展名“文心”的理解:敦敦厚道、恰恰本心,进而荡浮去伪,生面立新。所以真心为文者,其文也必新矣。
        文/张天羽  (作者为文化部《艺术市场》杂志总策划  ,艺术学博士)
 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吴国宝书法作品
 
 
标签:
责任编辑:清风徐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