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重笔墨之谲诡,备写山河之壮美
2013-06-03 17:33  来源:未知 作者:mj1
1
听新闻
  

宋亚平艺术简历

宋亚平,女,1960年生,汉族,陕西礼泉人,清末名士宋伯鲁之曾孙女,宋氏书画世家第四代传人。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
宋伯鲁,字芝栋,号芝田,清光绪十一年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、山东道监察御史。“戊戌变法”时,挺身保荐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志士,多次向光绪皇帝转程变法奏章,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奠基人之一,亦是饮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。

宋亚平师承先父宋曾诒(省文史馆馆员),自幼研习中国书画,擅长山水、花鸟,在汲取西方绘画手法,融汇南、北画派特点后,对重彩山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表现形式。

主要荣誉: 

国家一级美术师

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

陕西省”三八”红旗手

陕西省最具文化影响力十大功勋人物

现任主要职务:

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
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
陕西省政协委员

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委员

中央民革画院理事

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

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理事

宋亚平艺术评论

读宋亚平小识(节录)

阎纲(文艺批评家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)

 宋亚平擅长花鸟,她的牡丹风姿绰约,艳丽,然而有品,任凭风吹 雨打。她的荷花清高不自傲,光彩夺目不妖冶,纤柔不纤弱,美丽温 柔又健美。她无着意渲染浓妆艳抹脂粉气,喜爱大笔写意,取花卉之神,让花里长出骨头。 

她极力摆脱流行多年画花画草的匠气,笔下常带感情,把一缕情思蕴含其中。 

我更注意到宋亚平的山水画——借重笔墨之谲诡,备写山河之壮美 ,豪放不让须眉,连落款的诗句、题识都带有几分雄气——这是女儿 家作的画么? 

观亚平之山水,山是那么苍莽,水是那么清急,云烟氤氲,万物争 胜,天籁可闻,大自然蓄满了勃郁之气和冲决之力,让人感受到画家笔下诗意的美,特别是对于大自然敬畏有加的那份纯真。 

亚平的山水画,已经透露出宋氏第四代传人变法的信息,有先人之致,但去其纤,笔力雄健,气势恢宏,构图力求奇崛,笔墨放肆而幽 韵悠邈,多少有点抽象化的味道。我明显地感觉到,亚平有意识地用中国画的神韵咀嚼西方现代画的形式美,吸纳西方绘画的结构、节奏 、韵律感等基本因素,融于老祖宗气韵生动、抒情意趣的艺术精华之中。

 

宋亚平的青绿山水

肖云儒(陕西省文联副主席、著名文艺评论家)

亚平选择青绿山水几乎是必然的。有人说这种选择,是因了唐代李思训开先河的青绿山水体现着“富贵文化”的豪华典丽,而和女画家的身世及追求有某种暗合;或者说,是因了青绿山水以“金碧辉煌”讴歌李唐盛世,而和女画家对现今时代的感受有某种相通。这些解释不能说没有道理,却极可能是皮相之论。

亚平对青绿山水的选择,最主要最深湛的原因,我以为不在身外的某处,乃在于她的生命本体之中。是内在生命选择了绘画风格。画家心中的阳光投射于客观世界,而使她眼中她笔下的山水千般阳光,万般明丽。在斑烂的色彩组合和条线流动之中,能够明显地读出艺术家主体的内心状态。她那种带着鲜明女性特征的对自然、对生命、对人生的热爱与眷恋,无时不刻在心中转化为浓冽的感情吟叹,有时是色彩如音乐般地流动起伏,有时又是音乐如色彩般地组合凝定。

从亚平的青绿山水中,我们能鲜明地感觉到女性画家构思布设上的细腻和精微,色彩感觉上的敏锐和奢华。前者如《春峰迭翠》《萦空迭景》,画家选取了一种高难度的画法,迎难强攻。她敢于去掉植被对山体的复盖,以工笔线描对裸露峥嵘的山体作细腻精微的勾写,不但传达出了石山的质感,表现出了山的气势和脉象,而且使精微变化的线描本身,也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,而具有了审美意义。应该说很是难能而可贵了。后者如《山色空濛声欲流》《峡江垂钓图》,画家大幅度地抛弃了写实性用色,引起了我们的关注。色彩在她那里由表现客体(山川自然)的手段,转化为主体(画家心灵)和本体(色彩自身)的符码言说。她追求的是在超现实的色彩组合中,产生别一种审美意味。不过用色可鲜而不可淫,追求色彩趣味要注意把握度。

从她的画里也常常能读出大气象。《草原之歌》以航拍式的高点俯视,山、云、草原横断式的出格组构,以及对高空下的大地在透视关系上的准确把握,表现出她对宏大客体、对宏阔自然山水的驾驭和整合所具有的能力。《攀登》将整个画面处理成单一的褐色调子,却又“褐分五色”,以各种褐色细微的变化,表现出蛮荒天地和山色的丰富性,给人某种哲思的暗示。女性画家内心有如此须眉不及的大气象,我们又感觉到了她和她的家世,的确存在着的某种承袭性关联。

就这样,亚平的画作,在放达恣肆的用笔用色之中,时不时会有一种创造的激情和超越的勇气喷薄而出,触动着我们这些读画人的心。粗糙之处是难免的,创造、出新才是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。

我说宋亚平

罗宏才(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)

在女儿国里,亚平的画除浸透一脉宋家山水的灵秀外,骨格、气韵中时时还有一股丈夫气,落落大方、刚健绚丽,俗套更绝少有……

她幼年遭逢文革,世家落魄,父母挨斗,家中书画毁之迨尽。中学过后,书即无法读,好工作更无门,为人画花样,蹬三轮,当泥瓦工、拉架子车……但凡一个女孩吃过的苦都吃过,但凡一个女孩没有吃过的苦也吃过。寂寥困苦到极限时,她甚至想回醴泉乡间当农民。绝望中是她的父亲坚毅地让她秉持家风学习画画,闪闪的昏黄灯光下,老人坚定地说书画这门国粹艺术国家迟早需要绝大发扬。

就是这一个嘱托,教亚平从此踏上了书画道路。冬寒夏暑,小小的方桌上,她不知熬过多少时辰,流过多少泪水,靠父亲的指点与遗传基因的规定,凡是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鸟虫以及画苑中通常可见的门科,她几乎都有临摹、学习,牡丹更是独辟蹊径,红蕊绿叶,英发挺拔,登壁上墙,满屋生辉。二十岁后,便在西安城中有了小小的名声。与曾诒大伯半生至交的程毅(克刚)先生看得真切,不止一次地说宋芝老的家风有了新的传人,画法更跳脱了很多前人的窠臼,尽管这一代的传人是个女儿。

荏苒数年,亚平的画越发成熟、飞扬,北京笔会,香港展览,她都有不少的作品出现,反响很大,成绩自是不俗。

金陵之后,我工作转到上海,与亚平联系地少了,偶尔向人打听,听说她做了陕西美协的副主席,名声早已漫过古老的潼关。我渴望知道她近年的概况,她便托人送我一本新出的画册,粗略一翻,真气弥漫,大山金碧,祥云苍莽,惯看的牡丹,叶脉、花瓣,悄然出新,抚摸一过,冉冉竟有动感……

标签:
责任编辑:清风徐来